(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长岛县位于黄渤海交汇处,南邻烟台,北依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日本隔黄海相望,在军事上素有“京津门户”、“渤海咽喉”之称,但缺电却成为掣肘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了彻底解决“电闹”问题,继2008年铺设一根海底电缆(下称“海缆”)之后,国家电网又于2012年斥资3.5亿元为长岛县铺设另一根海缆。
海缆常遭遇人为损坏
长岛县由32座岛屿组成,岛陆总面积不过56平方公里,人口仅有4.5万人,但群岛呈南北纵向散落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渤海海峡,覆盖海域面积达8700平方公里,导致输电工程建设难度大、造价高、且易损坏。
正因如此,1971年长岛县才终结无电局面,1998年国家电网长岛县供电公司通过铺设海缆的方式,成功与大陆电网对接,这才让长岛县彻底告别长期靠柴油机发电、用不上网电的历史。
长岛县电网是全域单回路、单主变、串联式结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大范围甚至全县停电。2010年7月26日,110千伏邱长线被一艘拖拽回港的沉船挂断,致使长岛全县与内陆电网联接中断30小时。
其实,人为损坏可以说是所有海缆都最头疼的问题。据国家电网浙江舟山供电公司分析海缆故障原因,发现海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船舶锚损外力破坏。海缆损失后的修复受打捞和故障点查找困难、气候、潮汐等因素制约,往往修复时间长,修复难度大,修复费用高。
国家电网旗下多家供电公司表示,在输电线路海缆保护区域内违规锚泊的现象日益增多。防止海缆锚损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海缆运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部分海缆仍依赖进口
国家电网长岛县供电公司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供电企业,网供电区覆盖7处乡镇、两处开发管理处、一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驻军岛,共11个岛屿40个行政村,2014年实现网供电量0.935亿千瓦时。(1千瓦时等于1度)。
为了根治长岛县停电的病症,2012年,国家电网长岛县供电公司又斥资3.5亿元为其铺设了又一根电缆,从而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据长岛县委书记张延廷介绍,目前,35千伏长砣海缆二回及变电站扩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长岛将形成全域双回路供电,大大提高全县供电的可靠性。
“通俗理解,35千伏长砣海缆二回是指第二根海缆,因为之前有一根35千伏长砣海缆即一回,双保险模式就是指两根电缆。”南瑞集团副总
工程师、首席电缆专家杨黎明说。
同时,长岛县部分岛屿如砣矶岛,还建设了微电网,即使海缆全部出现故障,微电网也可能保证岛上居民基本生活用电,这也使得“双保险”升级“2.5保险”。
据了解,此次国家电网投入的3.5亿元,大约80%都用于购买海缆。正如张延廷所言,海缆价格高,长岛至砣矶岛单根35千伏海缆,也就23公里那么长,造价9000多万元。但海缆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近几年,国内企业通过引进生产线的方式,基本可以保证220千伏以下的海缆,但500千伏以上的海缆仍来自进口。”杨黎明指出,海缆越长、缺陷越多,国内企业在缺陷控制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国家电网斥3.5亿购买海缆"升级"长岛供电 地址:http://www.cabhr.com/news/hangye/13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