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400-901-2628  丨  招聘优势  丨  客户评价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行业新闻 > 超高压电缆发展存在的问题

超高压电缆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浏览次数:815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交联电缆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近20年,高压、超高压电缆的发展时间更短,是在改革开放后,靠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得以发展,本世纪初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由于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发展较晚,市场环境特殊,发展方式为引进模仿而走了捷径,因此高压、超高压电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如果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到今后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的健康发展。

     (一)基础研究薄弱,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给我国电缆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引进国外技术,学习国外经验提供了方便。但也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后,由于电缆企业和电缆研究机构的体制变革,电缆行业技术队伍更加分散,研究能力被削弱,和我国其他行业一样,只要能从国外买到的技术,不管花多少钱,宁愿受别人的控制,就再也没人去研究技术。现在高压、超高压电缆领域,我国没有任何自己的基础研究数据,制订产品标准,计算绝缘厚度所用的技术参数,全部都是借用十几年前国外的试验研究数据,这些数据不说是否符合我国的实际,在时间上随着电缆工艺装备的改进和电缆基础材料的发展,十几年前的试验数据用于现在电缆计算肯定是不合适的。如果今后我国的高压、超高压电缆,仍不抓紧进行基础技术研究,我们的发展将永远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阶段,谈自主创新和超越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二)设备重复引进,水平并没有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缆行业不惜重金争先恐后的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引进,通过引进,我国的高压、超高压电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的整体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我国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个世界级的电缆企业。分析原因是我们的引进工作存在两个重大缺失,一是重硬件轻管理,二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结果形成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现在我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高压、超高压电缆生产设备,却不能生产世界最好的产品,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问题。我们已引进国外各种电缆设备几十年,现在依然大量重复引进,说明在引进消化吸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下面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电缆行业在引进方面的问题和差距。Maillefer公司截止2007年底向全球共提供VCV生产线49条,中国大陆就有27条。Troester公司到现在共向全球提供110kV及以上CCV和VCV交联生产线共100条,中国大陆占有37条。而在上述设备供应商的用户清单中,却很少看到日本电缆企业名字,只有昭和电线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引进两条VCV的记载。

     (三)国内市场环境特殊,创新难

     高压、超高压电缆的终端用户主要是国家电力公司,理论上讲国家电力公司是花国家的钱办国家事,更强调责任的承担,不在意花钱的多少。在承担责任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可怕的理念,用国外产品出了任何问题没有责任,而用国内产品出了问题责任就无法承担。因此在首次选择使用高压、超高压电缆问题上,国内产品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反而设置的门槛比国外产品要高,如国内产品要求必须经过XX级的产品鉴定,还必须有多少年多少公里的使用业绩,否则谁也不敢承担试用的责任。而对国外产品则相对宽容,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和制约,如我国选用欧洲生产的500kV交联电缆,若要求使用业绩,任何厂家都无法满足,因为所有欧洲电缆公司500kV电缆的使用业绩主要在中国,都是中国首次试用,他们首次试用就没有使用业绩的限制,国内电缆就很难得到这种机会,因此高压、超高压电缆的发展和创新难度很大。日本早年高压、超高压电缆高速发展,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得益于电缆公司与电力公司的通力合作,台湾地区在高压、超高压电缆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产品质量认可办法及试运行程序也有利于促进地区电缆的创新和发展。

     (四)产业不配套,制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了足够大的生产规模,已建和在建的生产能力,除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外,还有很大的剩余产能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也是解决以后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供求矛盾的基本出路。但是,由于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相关的产业链不健全、不配套,制约我国产品在国际电缆市场上的竞争。目前我国110kV及以上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屏蔽料,全部依靠进口,110kV部分电缆附件、220kV绝大部分电缆附件也需要进口,500kV电缆附件完全受国外的控制,产业链不健全、不配套是我国高压、超高压电缆的发展瓶颈。2008年受电缆料的供应不足,许多电缆厂不得不停产,500kV电缆由于电缆附件不配套,500KV电缆无法进一步的试验和运行,因此提高产业的配套能力,对促进我国高压电缆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当务之急。

     (五)盲目大量投资,投资风险增加,也会给产业带来打击

     高压、超高压电缆属电力电缆的高端产品,只占电力电缆市场的很少一部分,虽然该产品比中、低压电缆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但它属高风险产品,盲目大量投资,不仅增大投资风险,也可能会引起电缆市场的混乱,对高压、超高压电缆的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首先投资高压、超高压电缆见效周期长,即便是具备了一定生产能力也不一定能得到市场份额。CRU提出了统计高压、超高压电缆生产能力的一种观点,认为高压、超高压电缆的实际生产能力只取决于有经验有信誉电缆制造商的生产能力,说明设备的生产能力并不等于实际生产能力;其次高压、超高压电缆的生产需一定的生产基础,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多经验积累,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直接投资高压、超高压电缆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高压、超高压电缆也是一个高风险产品,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再者,高压、超高压电缆投资高、市场小,盲目大量进入,势必造成目前中、低压电缆低价竞争的混乱局面,会对高压、超高压电缆发展造成严重的打击。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超高压电缆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址:http://www.cabhr.com/news/hangye/86420.html

分享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74号
版权所有:广州中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之人才及招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