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浏览次数:804次
2012年是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即将在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其主题就是科技合作。值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朴英近日在广西考察之际,记者就广西产业发展、与东盟科技合作等问题采访了朴英。
后发优势需要新引擎
“在广西走了几天,到了沿海沿边一些地方,感到广西一些地方官员开放意识较强,思想较活跃。”朴英说。
朴英称赞广西的交通发展快,“好的交通环境,为本地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了良好条件。交通落后会影响交流、沟通,而缺乏交流、沟通则是造成一些地方落后的重要原因。但仅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还不够,还必须加快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是说,不能停留在交通发展速度大于创新速度上。”
“不能停留在交通发展速度大于创新速度上”,据记者理解,就是交通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基础设施,仅有交通未必能提升一个地方的经济竞争力,还需要推进创新。创新包括多方面,产业创新则是其中的关键,因为产业是一个地方竞争力的基础。
朴英认为,广西属于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后发优势;同时,广西又是沿海沿边地区,邻近东盟,发展空间大,这些有利因素可以使广西发展成为新增长极。但发展需要引擎,这里所说的引擎,主要是指产业,尤其是新型产业。
“在广西这几天,我发现广西缺电,有些地方经常拉闸。能源是基础产业,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个基础产业。广西可以借助中国-东盟推进科技合作的有利时机,选择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能源产业。所谓后发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现在引进项目的选择上,使自己的发展少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朴英认为,节能减排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老龄化产业、医保设备——特别是家庭医疗设备产业等等,这些都是新型产业,广西可以大力发展这些产业。
据朴英介绍,以前,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地区产业发展快,但有些产业现在遇到了问题,由于进口原材料涨价,不少企业倒闭了。因此,产业选择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选择新型产业;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要与科技同步。例如,能源产业发展要与能源科技同步。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光热电能是一种新型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即通过特殊的集热表面吸收太阳能而产生温差,再由这种温差借助固体热电材料直接发电。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光热电能做到了能源产业发展与能源科技的同步。
朴英说,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电子-空穴对产生电能,再制成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有两种利用方法:大型发电站利用光热转化为电能的方法主要依靠产生热蒸汽和汽能发电机;另一种方法是用固体热电材料直接把光能转化为热电能,即基于纳米材料将热能不经过昂贵的中间环节、无运动部件而直接转换为电能。这些方法优势在于,在普通太阳能热水管上面集成热电器件,直接把一部分热能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电能,在利用热水的同时可以利用电能。可见,这或许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个新途径。
朴英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低碳经济概念的普及,面对日益严峻的普遍能源短缺,作为朝阳产业的新能源产业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广西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解决能源短缺,推进广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据悉,根据中国新兴能源产业规划,从2011年至2020年,中国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为我们发展新能源产业带来大好机遇。
着眼于合作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光伏技术和光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东盟国家太阳能资源丰富,双方的合作将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可持续发展。”朴英说。
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广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区域合作对广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的影响日渐突出。
2011年12月举行的“2011广西发展论坛”认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和载体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广西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着眼于与东盟合作的可持续性,选择发展新能源产业与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相一致。
东盟国家大多处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具有丰富的太阳光照资源,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朴英认为,广西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着眼于与东盟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因为光热电能等新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朝阳产业,具有可持续性。
“如果说能源短缺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瓶颈,那么发挥广西区位优势,打开能源通道,与东盟各国进行能源产业对接,实现能源优势互补,或许是广西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与东盟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朴英说。
在当今世界致力打造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正在谋求可再生能源合作。
2010年8月,在中国-东盟太阳能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上,越南、泰国、老挝和中国的代表围绕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及产品推广进行了广泛交流。
2011年10月,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太阳能政策对话与技术洽谈会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1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太阳能领域商机无限。
今年7月,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可再生能源国际科技第一期培训班”在云南举行。
尽管广西在开发利用太阳能方面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初具一定产业规模。据悉,广西已经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初步合作,合作范围主要包括燃料酒精、生物柴油、太阳能、沼气、风能等。
“广西应该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确保能源供应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与东盟之间能源贸易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朴英说。
朴英认为,广西与东盟未来在太阳能领域的合作,可包括科学研究领域合作、技术产品输出示范和人员交流培训等。
用多种所有制发展新能源产业
据朴英介绍,近年来中国通过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迅速发展。朴英建议广西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利用良好的政策来发展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
据悉,广西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园区投融资方式,为高新科技型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建立更加便捷的融资方式。
朴英说,引进大企业,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等,可以较快促进发展;但同时,还要发挥私营经济的作用。新能源产业也可以发展私营经济,包括大中小型私营能源企业。广西的沿海沿边地区,更应注意发展这方面的企业。总之,新能源产业也可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朴英向记者介绍了山东省积极发展私人电力的情况,目前山东省不少地方政府向私人购买电力。
“解决能源问题,可以从国家支援边疆、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角度向国家要政策,但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发展私人电站,这是做到能源自给的一个重要举措。地方政府关键是要利用好的政策来支持。”
朴英建议广西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多渠道加快与东盟新能源合作步伐。
朴英一行表示,将携带一些高新能源技术参加下个月在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发展新能源产业 合作方可持续 地址:http://www.cabhr.com/news/hangye/9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