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400-901-2628  丨  招聘优势  丨  客户评价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行业新闻 > 中国光伏再爆"污染门" 行业罪行累累

中国光伏再爆"污染门" 行业罪行累累

发布时间:浏览次数:717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开封万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新大新材2011年3月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晶硅片、半导体线切割刃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太阳能光伏行业重要的功能性材料供应商,是河南省第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头顶诸多美誉的上市企业,长期以来,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大量流向仅一墙之隔的河道,而当地环保部门从6月份未对该企业排污行为进行叫停。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光伏产业发展短短几年却造成诸多祸患,“罪行”之多真是“罄竹难书”。

     第一,浪费资源。建设光伏项目需要大量土地、人力、资金、矿产资源,盲目上马必然造成资源浪费。如多晶硅市场,国内多晶硅行业目前处于下行周期,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结构失衡,企业盈利能力低下,多数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多晶硅产品与白菜无异。一次性资源大量浪费为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第二,污染环境。光伏企业表面“光鲜亮丽”,以清洁无污染的优势获得青睐。然而,光伏企业在制造产品组件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不经处理就排除放出去势必造成环境污染。如新大新材并未按照之前“承诺”行事,将污染物直接排放至河里,严重污染了水源,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第三,强大“帝国主义”。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结果是“祸害了”自己、“养肥”了列强。国内光伏产品多用于出口,对美国、欧盟市场依赖程度极高,物美价廉、品质优越的光伏组件销往国外,被其政府利用做光伏发电站,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相反,国内光伏发电项目严重滞后,重建设、轻利用的发展模式长期存在,“口惠而实不至”的情况在光伏行业屡见不鲜。

     第四,迷惑政府部门。光伏产业前景虽好却不适宜盲目发展,受“帝国主义”蛊惑所致,国内光伏企业“绑架”地方政府、“迷惑”国家部门、“坑害”人民群众,短短时间“十二五”规划装机总目标由5GW“跃进”至21GW。错误的估计光伏产业发展形势造成了光伏产业巨大危机,单纯追求速度、规模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国家能源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面临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是当务之急。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浪潮不必可免,行业整体洗牌或随时显现。中国光伏产业应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发展思路等关键性问题,重新部署产业发展战略,确保“朝阳产业”还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中国光伏再爆"污染门" 行业罪行累累  地址:http://www.cabhr.com/news/hangye/93064.html

分享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74号
版权所有:广州中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之人才及招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