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浏览次数:665次
8月的最后一天,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吉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厅内,几百千米外风电场的实时画面在巨幅屏幕墙上清晰可见。屏幕边缘,一行数字正伴随着画面中迎风转动的巨大风机叶片不断跳动变化。
这串数字显示的是当前吉林全省并网风电场的电力输出总和。今年入夏之后,这一数据已经先后三次创出历史新高。
“风行无阻”———在数字的见证下,吉林电力有限公司服务风电并网消纳的目标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风电接纳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前两次刷新纪录是在5月21日和8月17日,最后一次是在一周前的8月23日。”当班的调度值班长王玉坤告诉记者。
从8月23日的“风场有功总加曲线”图上,记者看到,截至当天11时20分,吉林全省风电发电电力瞬时值为214.1万千瓦,达到全省供电负荷的33.3%;而23日全天,风电总发电量达到4362万千瓦时,占当日全省供电量的30.2%。
王玉坤解释说:“这些数字意味着,8月23日吉林全省的用电量,有近三分之一是由绿色无污染的风能提供的。目前,吉林电网风电接纳能力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据了解,吉林省已被列为全国首批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吉林省地处东亚大陆季风通道,省内平均海拔低、空气密度大,西部地势更加开阔平坦,常年风速稳定、极端最大风速小。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特点,使吉林境内风电技术可开发容量达3100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风电装机规模连年翻番,进入“十二五”这一速度仍在持续增长。2011年全年,吉林省风电总发电量已达39.87亿千瓦时,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6.3%,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风电并网消纳这一世界性难题对吉林省来说,更非易事。除风电本身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反调峰性等特点外,吉林省本地电力负荷总量偏小,风电电源与负荷集中区逆向分布,全省供热机组比例高,西部风能集中区电网构架薄弱,这些都给吉林省风电并网消纳带来困难。
在这种条件下,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风电并网总装机容量315.31万千瓦,占省内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6.76%。目前,风力电源已成为吉林省调直调的第二大电源。
多方配合破解风电并网难题
那么,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究竟是如何破解风电并网难题的?记者采访发现,“建设、科研、管理”三个关键词或许能够概括其成功的秘诀。
建设———“十一五”以来,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已累计投资45亿元,建成风电送出及电网配套工程1170千米,新(扩)建变电容量达400万千伏安。作为首条“风电高速走廊”,500千伏甜水—松原—合心输变电通道已经建成,另有500千伏甜水—向阳—长岭输变电工程正在建设中。风电“高速走廊”的建设,将使吉林西部电网风电送出能力提升4倍以上,让风电大规模并网成为可能。
科研———针对风电并网而进行的科研攻关中,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始终处于“领跑全国”的位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电网风电接纳能力研究;国内首次风电场联网运行短路试验、首次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现场测试在吉林完成;承担研制国内首套风功率预测系统和风电智能控制系统,并成功在全国应用推广。现在,该公司正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研项目“电网友好型大型风电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
管理———为实现对风电的绿色调度、安全管理,该公司先后制定《风电场调度运行信息交换规范》、《风电场优先发电排序管理办法》,优化电网控制策略,动态调整火电机组开机方式,最大限度接纳风电。同时下发《吉林电网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加强风电场涉网安全管理。全国首家风电并网技术研究与检测中心也在该公司成立,专门从事风电运行技术与检测技术研究,为风电场接入和并网严格把关。
建设、科研和管理,三管齐下,合力推进,吉林电网风电接纳能力得以逐步提升,领跑全国。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吉林电力确保"风行无阻" 地址:http://www.cabhr.com/news/hangye/9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