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400-901-2628  丨  招聘优势  丨  客户评价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行业新闻 > 为城市地下电网绘一张"全景图"

为城市地下电网绘一张"全景图"

发布时间:浏览次数:827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地埋电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改善了城市景观,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并逐渐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然而,地下电缆运行环境特殊,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其运维要求,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短板”。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上虞市供电局启动电缆基础信息收集工作,通过GPS定位、红外成像等先进技术设备,对线路的轨迹走向、设备明细、运行环境、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排查,同步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实现电缆运行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摸清家底,让地下电网跳出“地平线 ”

     9月13日,冷空气来袭,阴雨连绵,上虞供电局电缆班的员工们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上虞城北开始工作。他们用GPS定位仪找出每个电缆窨井,按照道路名称依次编号,然后逐个打开井盖,抽水、清淤、封堵,画好内部电缆剖面图,再在电缆中间接头、盘余、穿孔处拍照,挂上专门制作的电缆标识牌和路径走向牌,检查电缆是否有破损、中间接头的数量和运行情况,记下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最后测量每个窨井、每基杆塔的GPS坐标,在地图上定位。

     “从2004年开始,我市开始大面积使用地埋电缆,特别是在市中心和城北新区,电缆总长度超过180公里。”上虞供电局安全运检部检修(建设)工区副主任高捷告诉笔者,目前上虞城区电缆化率超过70%,相当于城市电网的中枢神经和毛细血管,影响并决定着供电可靠性的高低。

     但是,由于电缆的隐蔽性,其信息资料建设一直滞后于现场施工,给巡视检修、故障查找带来了不少困难。由于缺乏一张准确的地下布线图指引,本可以几个小时内修复的故障,往往会延迟到30多个小时,甚至是十天半月。

     “这次排查就是要摸清家底,让埋在地下的电缆跳出地平线。”高捷介绍,排查主要侧重于地埋电缆的轨迹路径、电缆管道基础信息和电缆本体运行状况的调查统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简单的消缺,最终形成电缆井统计报告、电缆长度清单、电缆接头清单、电缆盘余清单、电缆轨迹走向图和电缆照片汇总等六项资料,对电缆的健康状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估。

     “全景式”视图,实现信息的逆向搜索

     “红色虚线表示电缆,蓝色实线表示电缆管道,白色方框表示电缆井。”9月12日,上虞供电局电缆班员工杨彪向笔者展示了他们最新绘制的上虞城区电缆图。图上,每条电缆的起点终点、规格型号,每个电缆井的经纬坐标、形状尺寸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整个城区的地下电缆轨迹路径、管道分布和电缆本体状况一目了然。

     “即使是道路扩宽了,房屋拆迁了,它的地理位置始终不变,我们只要根据经度、纬度,就一定能快速找到电缆井,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杨彪告诉笔者,要确保资料100%准确,前期工作必须严谨。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相邻窨井内电缆数量和走向无法对应,或者电缆井被掩埋等情况,都会增加测绘难度。

     有一次,他们在10千伏华维开闭所出线电缆测定时就遇到了一个难题。“1号电缆井有4根电缆,2号电缆井只有3根电缆,我们在1号井进线侧发射信号,在2号井进线侧接收信号,只要电阻≤30欧姆、相位在0.4-1之间,就可以确定属于同一根电缆。”然而,由于1号井电缆盘余太多,电阻高达100欧姆。他们只好调整测定位置,前后共换了4个测点,才弄清4根电缆的走向。

     立体化视图+文字资料,这样一个强大的数据库配上专业的管理系统,相当于绘制了一张电缆“全景图”,让长年“不见天日”的地下电网变得“可视化”。通过“全景图”,随时可以查找每条电缆的走向、型号、长度,每个窨井盖的具体坐标,为日后规划、检修、维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为城市地下电网绘一张"全景图"  地址:http://www.cabhr.com/news/hangye/93388.html

分享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74号
版权所有:广州中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之人才及招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