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浏览次数:763次
7年前,当位于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水电站正式开工时,站里的老专家们就期盼着能建设一条大容量的输电线路使其并网运行。溪洛渡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国内仅次于三峡水电站。
7月28日,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通过这条“电力高速路”,每年将有400亿千瓦时清洁水电从金沙江下游直接输送到国内最缺电的省份之一浙江。得知这一消息,老专家们高兴地说:“千里奔泻的金沙江终于将要造福人民,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了。”
比他们更高兴的是浙江人民。面对紧张的供电形势,在省内新增电源有限的情况下,省外大容量电能的输入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让企业和老百姓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希望。
线路这一端,是紧张的供电形势
近年来,浙江电力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2011年全省统调最高负荷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0.04%,最大电力缺口近500万千瓦;预计今年全省统调最高负荷将达到5750万千瓦左右,电力供应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在负荷持续增长的同时,浙江省内新增电源却非常有限。今年,省内无统调燃煤或核电机组投产,仅有半山和萧山电厂各一台39万千瓦天然气机组计划于8月份投产。迎峰度夏期间,省内统调最大发电能力3700万千瓦,较2011年实际最大发电出力仅增加154万千瓦。经济大省与能源小省的现实,使省外电力输入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浙江电力供应瓶颈的关键。
进入“十二五”以来,浙江省积极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着力提高远距离受电能力,不断优化电源结构,“三交两直”特高压电网已全面纳入“十二五”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和浙江省能源发展规划。如果规划中的特高压电网项目按期建成,则“十二五”末浙江外受电能力将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是浙江电网最重要的外受电工程之一。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表示,浙江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对特高压电网项目的规划、前期、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决策,全力配合国家推进溪洛渡—浙西及福建-浙江送电工程等重大电网项目,为缓解浙江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确保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额定输电能力为800万千瓦,即使在用电最高峰时,也可满足目前浙江七分之一的用电需求。对于急需“解渴”的浙江电网,这800万千瓦意义重大而深远。
线路那一端,有丰沛的水电资源
缺电的浙江,将目光瞄向了千里之外的四川。
四川配得上“水电王国”的称号,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全省大小河流1300余条,被称为“千河之省”。水电资源在1万千瓦以上河流约850条,主要集中在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上,全国规划的13个大型水电基地有3个在四川。目前,四川已建和在建的水电装机容量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30%,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眼下,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发电企业,在四川百余条江河上兴建、拟建大中小项目多达220个。预计到2020年年底,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300万千瓦左右,在丰水期需要省外消纳约3330万千瓦。
一方急需电力,一方需要外送,两者一拍即合。然而,电力的输送和消纳必须依靠坚强的电网,而当前四川以50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直流构成的主网架,已经难以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以及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需要,发展特高压就成为必然选择。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对四川电网投资超千亿元,为加快建设西部电力高地提供保障。“疆电入川”以及三华同步电网的积极推进,使四川电网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
在建设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之前,四川已经成为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试运行,输送容量分别达到640万千瓦和720万千瓦。三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总容量达2160万千瓦,可将丰富的水电送往华东负荷中心,满足东部地区电力增长需求,推动西南水电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促进西部地区水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因此,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对四川和浙江来说是双赢的。在工程两端的宜宾和金华,当地市委、市政府均表示,将全力推动工程早日建成,为国家重大能源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注明:本文系转载网络资源,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标题:建设水电外送的"电力高速路" 地址:http://www.cabhr.com/news/hangye/92394.html